大家还记得,新冠疫情之初,我多次提醒大家注意气溶胶传播吗?大家还记得,去年支原体肺炎流行之际,我提醒大家支原体也有气溶胶传播吗?(也包括支原体是细菌的提示)
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体,以呼吸系统为入口的病原体,通过气溶胶传入/传播,从专业角度看,并不是太难理解的事情。但遗憾的是,即便是业内(暂不说业外),也很难有认识上(暂不说行动)的一致。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很多都理解不到位。
WHO在4.18发布了病原体空气传播的新的术语建议。下面文字截图是我4.15左右写的。部分好友之前已经有阅读。这里截屏,和新的术语含义互相比较一下。
WHO官网(www.who.int),有两个网页,涉及这个术语建议文件。
▼ 一、网页题目就是文件题目:《关于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拟定术语的全球技术咨询报告》
网址: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global-technical-consultation-report-on-proposed-terminology-for-pathogens-that-transmit-through-the-air
截屏如下:可见是正式文本的下载页面。
下面概述(overview):
用于描述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术语因科学学科、组织和公众而异。尽管几十年来一直如此,但在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期间,不同科学学科的利益相关者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了“空气传播(airborne)”、“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和“气溶胶传播(aerosol transmission)”等术语,这可能导致了关于病原体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误导信息和混乱。
这份全球技术咨询报告汇集了来自一系列学科的专家的观点,其主要目标是就用于描述病原体(可能会导致人类感染)通过空气传播的术语寻求、达成共识。
这次磋商旨在确定不同技术学科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术语。商定的进程是制定一份可得到全球机构和实体认可的协商一致文件。尽管经历了复杂的讨论和挑战,但在磋商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就一套描述病原体如何通过空气传播以及相关传播方式的描述符(descriptors)达成了共识。世界卫生组织认识到依然有尚未达成共识的重要领域,并将继续在后续磋商中处理这些领域。
▼ 二、网页题目:《主要卫生机构概述了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的最新术语》
网址:https://www.who.int/news/item/18-04-2024-leading-health-agencies-outline-updated-terminology-for-pathogens-that-transmit-through-the-air
截屏如下:可见类似是述评。
2024年4月18日新闻稿
在与公共卫生机构和专家协商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了一份全球技术咨询报告,介绍了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的最新术语。所涵盖的病原体包括导致呼吸感染的病原体,如新冠肺炎、流感、麻疹、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结核病等。
该出版物题为《关于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拟定术语的全球技术咨询报告》,是WHO、专家和四个主要公共卫生机构(非洲CDC、中国CDC、欧洲CDC、美国CDC)多年广泛合作的结果,反映了它们在术语方面的共同协议。该协议强调了公共卫生机构在这一问题上共同努力的集体承诺。
2021-2023年分多个步骤进行了广泛的磋商,解决了缺乏通用术语来描述病原体通过空气在科学学科中传播的问题。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这一挑战变得尤为明显,因为需要来自各个部门的专家提供科学和政策指导。各种各样的术语突出了共同理解的差距,并导致了公共沟通和遏制病原体传播的努力方面的挑战。
WHO首席科学家Jeremy Farrar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与众多领先的公共卫生机构和多学科专家共同解决这一复杂而及时的问题,并达成共识。”。“拟议的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术语将有助于为研究议程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实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以识别、沟通和应对现有和新的病原体。”
通过广泛的协商,引入了以下通用描述符来描述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特征(在典型情况下):
• 感染呼吸道病原体的个人可以通过呼吸、说话、唱歌、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通过口鼻产生并排出含有病原体的传染性颗粒。这些颗粒物应使用术语“传染性呼吸道颗粒物(infectious respiratory particles,IRPs)”进行描述。
• IRP的体积大小,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谱,不应使用单一的截点来区分较小和较大的颗粒。这有助于摆脱以前使用的术语的二分法:“气溶胶(aerosols)”(通常较小的颗粒)和“微液滴(droplets)”(通常较大的颗粒)。
宁按:赞!大小是次要的。气体悬浮状态,颗粒大小不会截然分开。
“通过空气(through the air)”一词可用于描述传染病的一般特征,其中主要传播方式涉及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或悬浮在空气中。在“通过空气传播”这个词的“保护伞”下,可以使用两个描述符:
1.空气传播或吸入(Airborne transmission or inhalation),适用于IRP被排放到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的情况。空气传播或吸入可能发生在距离感染者较短或较长的距离,距离取决于各种因素(气流、湿度、温度、通风等)。IRP理论上可以在人体呼吸道的任何位置进入人体,但首选的进入部位可能是病原体特异性的。
宁按:这里强调空气传播、吸入等,赞!这是气溶胶这个词的精髓所在。当然此处已经不再用aerosol了,直接用空气这个词了。上面最后一句值得商榷。病原体特异性是病原体表面锚定蛋白和人的细胞受体之间的结合。病原体包裹在气溶胶里,表面锚定蛋白是否能暴露?
2.直接沉积(Direct deposition),用于IRP从感染者排出到空气中,然后直接沉积在附近另一个人暴露的口鼻或眼睛上,然后进入人类呼吸系统并可能导致感染的情况。
宁按:这里等于是把微液滴(droplets)也纳入了。可知目前的WHO拟定术语,是一个综合体。
WHO技术工作组主席、印度Vellore医学院Gagandeep Kang博士说:“这一全球技术咨询过程是许多有影响力和经验的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大学的李玉国博士(Dr Yuguo Li)补充道:“就这些术语达成共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吸引利益相关者,这是一项不小的成就。完成此次磋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和起点,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商定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的原则。”他也是技术工作组的联合主席。
这次磋商是WHO领导的全球科学讨论的第一阶段。下一步包括进一步进行技术和多学科研究,探讨更新后的描述符对执行工作的更广泛影响。
我还没有仔细逐字阅读原文。通过上面介绍可知,新的概念涉及IRP,通过空气,空气传播或吸入、直接沉积四个方面。个人理解,这和前面提到的气溶胶含义(见截屏)没有矛盾。WHO拟定概念是在更高维度进行了综合。我不认为这是所谓“和稀泥”。这其实是进一步明确!——继承基础上的进一步明确和阐述!
宁永忠
医学硕士、主任技师、从事临床细菌学、真菌学工作19年,目前就职于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有社会任职,如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学分会(CPAM-CMI)常委、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微免分会学组委员等;主编书籍,如《感染性疾病的理念》(2022年第二版)、《微生物学临床一线难题释疑》(2022年出版)、《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参编参译书籍,如人卫《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美国《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11版和12版;有SCI论文和核心期刊;参与撰写国内专家共识和行标;致力于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性疾病学知识的普及。
END
作者|宁永忠(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审校|鲁炳怀(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