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热点资讯
【慧眼识菌】肺部病灶:肿瘤?感染?
icon 2022年07月07日
icon 徐芳洁
icon
icon 1081


▼ 一、病情介绍

患者男,汉族,已婚,53岁,主因“发现左肺上叶占位1年半”于2022-05-14入院。


1年半前患者体检胸部CT(2020-12-18我院)左肺上叶尖后段见磨玻璃灶(Se302lm45),直径约0.5cm,密度较淡。印象:左肺上叶尖后段磨玻璃灶。患者无发热、咳嗽、咳痰,无胸闷、喘憋等不适主诉,规律复查。


近期患者复查胸部CT(2022-04外院)提示左肺上叶磨玻璃影较前明显增大。而后完善PET-CT(2022-04-26 外院):左肺上叶尖后段胸膜下实性结节,形态不规则,周边可见毛刺、牵拉,粘连邻近胸膜,大小约1.6*1.3cm,代谢增高,SUVmax 7.1。结论:1、左肺上叶尖后段胸膜下实性结节。伴代谢增高,考虑肺癌可能大。双肺胸膜下微结节,考虑炎症。左肺上叶胸膜下微结节,未见代谢增高,随访;2、右下腹小肠内稍低密度灶,伴代谢增高,考虑炎性或非特异性摄取,随访;其余脏器未见明显增高摄取影。


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左肺占位”收住我院。近期,患者偶有左侧胸壁针扎样隐痛不适,休息可缓解。精神、食欲、睡眠尚可,二便如常,体重无著变。


▼ 二、既往史

高脂血症2年余。左侧输尿管结石病史5年,近期偶有左下腹部隐痛,未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及输尿管取石术。40余年前行扁桃体切除术,无外伤史,无血制品输注史,青霉素过敏(+),吸烟史30余年,1包/日,已戒烟半月。父亲肺癌病史。余无特殊病史。


▼ 三、入院后情况

查体: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未见异常;生化:天门冬氨基转移酶 12 U/L↓;肌酸激酶:53 U/L↓;总蛋白:58.5 g/L↓;白蛋白:38.9 g/L↓;总胆固醇 2.6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7mmol/L↓。血凝:凝血酶原活动度:125%↑;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0.88↓。血常规: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0.10 *10^9/L↑。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5.65ng/ml↑;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18.00 ng/ml↑。


常规超声心动图:升主动脉增宽。


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大致正常弥散功能正常;气道阻力正常残气量正常。


复查胸部CT双肺支气管血管束清晰,左肺上叶尖后段胸膜下新发实性结节影(Se203Im81),大小约15x14mm,左肺上叶尖后段见磨玻璃灶(Se203Im51),直径约5mm,密度较淡,双肺见多发泡状过度透光区,大部分位于胸膜下,部分相通,大者直径大于1.0cm,气管及各叶段支气管开口通畅,纵隔结构清晰,未见肿大淋巴结,心脏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胸腔无积液,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对比2020-12-18胸部CT:左肺上叶尖后段胸膜下新发实性结节影,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左肺上叶尖后段磨玻璃灶,较前无著变。双肺肺气肿并局限性肺大泡,无著变。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无著变。请结合临床。


1.png


父亲肺癌病史。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左肺占位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入院后相关检查未见明确手术禁忌症,于2022-05-18在全麻下行胸腔镜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手术顺利,切除标本送病理及细菌培养,术后安返病房,予吗氧、心电监护,补液、化痰、预防感染等治疗。


5.19日术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6 *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9.2%↓;单核细胞绝对数:0.9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9.90*10^9/L↑;红细胞比积39.7%↓。血凝: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率:0.86↓。生化:肌酸激酶:374 U/L↑; 总蛋白:55.7 g/L↓;白蛋白:36.2 g/L↓;钙:2.19 mmol/L↓。


病理:(左肺上叶)肺肉芽肿性炎,可见坏死。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肺复张良好,已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目前病情平稳,切口愈合良好,于2022-05-21出院。


然而2022_06_06日肺组织培养结果回报:

标本注入血瓶后102小时报阳,转种培养:


2.png

3.png


培养特性

在血琼脂平板上35°C培养18~24h,形成针尖大小,肉眼不易看到的菌落, 48h后可见光滑、湿润的白色小菌落。在罗氏固体培养基上需培养3~5日方可见到菌落,菌落多为粗糙、不透明、乳白或米黄色。


4.png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稍弯曲,两端钝圆。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强阳性。

考虑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经质谱鉴定为偶发分支杆菌。


5.png


6月6日回报肺组织培养结果:偶发分支杆菌。


▼ 四、讨论

本例患者无发热、咳嗽、咳痰,无胸闷、喘憋等不适主诉,近期,患者偶有左侧胸壁针扎样隐痛不适,休息可缓解。胸部CT结果提示:左肺上叶尖后段胸膜下实性结节,考虑肺癌可能大。且患者长久吸烟史、父亲肺癌病史,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5.65ng/ml↑;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18.00 ng/ml↑。左肺占位诊断明确。行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


术前血常规结果大致正常,术后白细胞计数:13.6 *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9.2%↓;单核细胞绝对数:0.9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9.90*10^9/L↑。未检测其它炎性指标。PET-CT(2022-04-26 外院)结果:双肺胸膜下微结节,考虑炎症。左肺上叶胸膜下微结节,未见代谢增高。住院后复查胸部CT:对比2020-12-18胸部CT:左肺上叶尖后段胸膜下新发实性结节影,性质待定。病理:(左肺上叶)肺楔形切除标本,肺肉芽肿性炎,伴坏死及胆固醇结晶形成。


诊断NTM肺病标准:具有呼吸系统症状和(或)全身性症状,经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空洞性阴影、多灶性支气管扩张以及多发性小结节病变等,已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在确保标本无外源性污染的前提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 NTM 肺病:(1)2 份分开送检的痰标本NTM培养阳性并鉴定为同一致病菌,和(或)NTM 分子生物学检测均为同一致病菌;2)支气管冲洗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NTM 培养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1 次阳性;(3)经支气管镜或其他途径肺活组织检查发现分枝杆菌病组织病理学特征性改变(肉芽肿性炎症或抗酸染色阳性),并且NTM培养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4)经支气管镜或其他途径肺活组织检查发现分枝杆菌病组织病理学特征性改变(肉芽肿性炎症或抗酸染色阳性),并且1次及以上的痰标本、支气管冲洗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TM培养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1]


结合肺部影像学及病理资料不能排除偶发分支杆菌是致病菌。本例患者住院时间短,已行肺叶楔形切除术


▼ 五、思考

当下我们接收到临床送检的肺组织标本时,常规都会涂片镜检,但一般都是革兰染色,是否可以增加抗酸染色,分支杆菌培养时间较长,抗酸染色如果检出阳性可尽早的为临床提供信息。


当培养到少见的或通常代表环境污染的NTM时,应及时与临床沟通,结合病史及其它检查结果,排除实验室污染及定植菌后,选择合适的药敏进行检测报告。如不能排除,应进行关注随访。


▼ 六、扩展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又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是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的统称,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可见于水、土壤、动植物、牛奶等食品中。目前已报道190多种,根据其生长速度,分为快速生长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a,RGM)和缓慢生长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a,SGM)。


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7天或小于7天就可以获得肉眼可见菌落的NTM,我们就认为是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NTM),而如果需要大于7天才能在固体培养基上获得肉眼可见菌落的NTM,就是慢生长型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NTM)。常见的快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有偶发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1]


偶发分枝杆菌是比较常见的致病性 NTM 菌种,在欧洲、北美、南美及太平洋地区等均为常见菌种,在我国也不少见。偶发分枝杆菌常引起皮肤、软组织和骨病,偶发分枝杆菌肺病、淋巴结病、播散性病变较为少见[2-4]


一项研究发现,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偶发分枝杆菌主要来自有潜在肺部疾病的患者,包括既往结核病和支气管扩张症。偶发分枝杆菌通常在这些患者中引起定植(即,分离一次以上,且未显示特定肺部疾病)或短暂性感染(即,短暂分离微生物,随后进行阴性培养且无疾病进展证据),而不是进行性肺疾病。在大多数双次以上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即使没有特异性抗生素治疗,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也不是进展性的[5]


但偶发分枝杆菌非常容易导致开放性伤口的感染,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临床医生应当予以重视,该菌的治疗需要联合用药,治疗周期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对患者依从性要求非常高,不能擅自停药或换药。


对于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常规药敏试验应包括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仅限于偶发分枝杆菌)、多西环素、喹喏酮类、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西丁、 大环内酯类和利奈唑胺等[6]


NTM 肺部疾病的诊断必须依赖于临床、影像学和微生物学标准。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


[1]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1):918-946

[2] 唐神结,高文 . 临床结核病学[M].2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026-1046.

[3] Nagmoti MB, Kulgod SY, Narang R,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ostlaparotomy wound infection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fortuitum[J]. Int J Mycobacteriol, 2019,8(4):400‐402. DOI: 10.4103/ijmy.ijmy_93_19.

[4] Zhu J, Yang Q, Pan J, et al.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defibrillator pocket infection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fortuitum: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19, 19(1):53. DOI:10.1186/s 12872‐019‐1028‐0.

[5]PLoS Negl Trop Dis 13(2): e0007083.

[6]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 35(8): 572-580.






















作者简介


徐芳洁.png

徐芳洁

现就职于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进修。



END


作者|徐芳洁(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审校|王占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请在验证后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