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ue of Death-刘红玉读后感
icon 2022年02月22日
icon 刘红玉
icon
icon 388

生与死是千百年来人类永恒不朽的一个话题。人们喜悦于新生命的诞生,感慨生命的延续,又承受着死亡带来的痛苦,而正是这种生与死的相互映衬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儒家思想重生轻死,认为“未知生 ,焉知死 ”,强调应以平静、安详的心态度过弥留之际;佛教讲究普度众生、万物皆苦,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病痛;道教认为要成仙,先修人,强调重生、贵生、乐生的人生观;基督教则认为“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

天上星光灿烂,总有一颗代表自己,当星星陨落时,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自然规律,逃不掉,也避不开。那么,如何面对尽头的生命,如何让生命在尽头更有尊严和意义,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临终,我们都很忌讳的一个词,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完整的生命,不仅仅包括出生、还应有死亡。传统观念里,无论是临终者本人还是其家属朋友,在面对死亡时更多的表现是恐惧、痛苦、无奈、煎熬等负面情绪。但是真正临终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我们需要更真切的去体会,去理解,真正做到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所谓临终关怀,是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团队,倾听着每一位病人、每一位临终者的心声,作为离他们最近的人,既看病,又医心,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对那些患有致命性疾病的病人,通过治疗和护理来缓解疼痛,并尽可能地降低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和精神痛苦,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国每年有900万人进入临终状态,临终关怀服务需求庞大。但临终关怀机构数量少,多分布于经济发达的一线、二线城市;服务覆盖范围窄,主要集中于晚期癌症病人。这也提示着我们在临终关怀上面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不仅仅与临终者生命最后的幸福感、尊严感有关,也与缓解千千万万个家庭面对亲人离别的巨大痛苦息息相关。

生命的尽头,不仅仅是灰暗色,它其实是彩色的。在这里,也需要有蓝天和白云,需要鲜花和掌声;在这里,渴望生命的延续,更渴望亲友的倾听和陪伴;在这里,不仅仅是需要,还有被需要。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生命常识,都应该接受死亡教育,预见生命未来的每一个过程,更从容坦然、和谐和安宁地去面对生命中最后的旅程。

生命尽头的需要,值得我们深思......

 

刘红玉

2022.2.13


请在验证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