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的旅程
icon 2021年09月18日
icon
icon
icon 722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里说,人生而平等。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纪每个人心中不可动摇的法则,但是,人真的生而平等吗?四肢残缺的人必定渴望健全的身体,体弱的人希望像强者一样在运动场上奔驰,生来贫穷的人羡慕富足的生活,智力残缺的人连上学都成为奢望……城市里的夜晚总是喧嚣而荒诞的,霓虹灯里的影子摇曳出一部分人的纸醉金迷,工作一天的上班族拖着疲惫的身体落荒而逃,地铁周围的乞讨者却又却又给这个城市带来一抹悲凉的痕迹,这一切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却又是那么的水乳交融。人,真的生而平等吗?


我想从某些角度来讲不是的。自然赋予人类生命,我们在同一片土地上呼吸、生存,但每一个人出生时却被打上了各种烙印,有健全、聪敏、富有,也有残缺、笨拙、贫穷,这些自然的属性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之上,对此,我们很难去改变。这些自然的属性也存在于其他动物身上,但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正是因为没有一个智慧的生物能够容忍这种生来的不平等:生而为人,只有自己才能定义自己本身,对于生来的差异与一切以之为名的压迫,我们选择抗争,这便是人类平等的根源。


人类的历史本身就是抗争的历史,人类从未停止抗争,对待自然,人类的选择是人定胜天,对待侵略与剥削,没有一个民族选择逆来顺受。中国人推崇正统,但却从不排斥敢于与命运斗争的勇士,早有陈胜吴广反抗暴秦,在2000年前面对统治者的暴政高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振聋发聩的质问,后有108好汉上梁山,在不公的命运中选择以暴力的方式洗刷斑驳的命运。但这抗争又不单单是针对外界的,更是对抗自身的,毛主席在《新青年》中说道,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至强也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超越强者那又有何不可?


与命运斗争的路势必是坎坷的。聪慧者不需投入过多的精力便能获得与平庸者奋进其身相同的学识,出生便拥有财富者甚至不需努力便可一生无忧,而出生贫困者挣扎一世可能也仅堪堪温饱。但我们生来站在的起点不同,哪怕努力过后获得的结局存在差异,又有什么值得羞愧的呢,更何况斗争的乐趣并不尽在于结果,而在于我们内心之中并不相信“生而不平等”这一造物主设下的结局,我们在同一生命的进程中思考、学习,在不断的斗争中摒弃在出生时桎梏我们的属性,而去创造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尊严,由此可知,“生而平等”可以是最大的谎言,也确实是至上的真理。


人与人截然不同,但不屈服于天性,乐忠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却是流淌在基因里的本能,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闫梦薇

2021.06.09

请在验证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