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负责人
image
曹炬

临床职称: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员

所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透明务:临床化学实验室负责人

医学博士,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临床化学实验室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 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 年)、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 年)、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2015 年)、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2013 年)、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临床检验诊断学)和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临床擅长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从事呼吸危重症相关感染的分子标志物与诊疗研究。近年来发掘了 10 余种有临床转化前景的生物标志物,申报中国发明专利 8 项(授权 2 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主持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 10 项科研课题,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和《EMBO Mol Med》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39 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 10 分 3 篇,大于 6 分 17 篇,引用 1000 余次。担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检验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临床分子诊断分会委员、中国医疗国际保健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青年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学术任职。《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编委,《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和《J Exp Med》等国际著名期刊学术审稿人。
点击查看更多...
医学博士,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临床化学实验室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 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 年)、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 年)、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2015 年)、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2013 年)、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临床检验诊断学)和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临床擅长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从事呼吸危重症相关感染的分子标志物与诊疗研究。近年来发掘了 10 余种有临床转化前景的生物标志物,申报中国发明专利 8 项(授权 2 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主持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 10 项科研课题,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和《EMBO Mol Med》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39 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 10 分 3 篇,大于 6 分 17 篇,引用 1000 余次。担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检验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临床分子诊断分会委员、中国医疗国际保健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青年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学术任职。《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编委,《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和《J Exp Med》等国际著名期刊学术审稿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团队照片  

 

 

目前研究重点

呼吸危重症相关感染的免疫学预警标志物及诊疗新靶点

 

既往研究成果

(一)发现颗粒蛋白前体(PGRN)和等 5 种新型免疫分子可上调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对重症肺炎或脓毒症发挥免疫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呼吸危重症感染提供了宿主导向治疗的免疫靶标(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6;194:1219-1232; Crit Care Med 2018;46:e584-e590; Crit Care 2019;23:106; J Infect Dis 2018;218:1175-1184; J Infect Dis 2017;215:321-332)。

(二)揭示了白介素 IL-27(IL-27)和巨噬细胞凋亡抑制分子(AIM)等 6 种免疫分子可抑制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免疫应答功能,促进重症肺炎或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为呼吸危重症相关感染提供了具有诊断和治疗双功能的免疫靶标(EMBO Mol Med 2014;6:120-140; Thorax 2014;69:926-937; Chest 2019;156:696-705; Chest 2012;141:121-130; Crit Care 2019;23:290; J Infect Dis 2015;211:1616-1627;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2019;60:323-334)。

(三)从细菌表面蛋白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角度寻找新型肺炎疫苗靶点,原创性完成了肺炎三联蛋白疫苗的制备,为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肺炎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J Leukoc Biol 2013;93:737-749; Infect Immun 2011;79:867-878; Vaccine 2009;27:2838-2844; Vaccine 2007;25:4996-5005; Clin Exp Immunol 2009;156:52-60)